跳到主要內容

聶紺弩:我在文匯報工作時的小回憶

我在文匯報工作的時間不久。比半年多不得太多。大約是從五○年七、八月間開始,到五一年三月初離開的。開國前我從香港回到北京,參加第一次全國文代會,開國後為什麼又到了香港,為什麼進了文匯報,這些事都與本文無涉,且不談它。我在報館是「總主筆」名義,每天寫幾段極短的「編者的話」,其實我並不是編者。真正的編者應該是當時的總編輯劉火子及別的編輯。那時正是抗美援朝,美軍在朝鮮打得大敗,侵朝主將麥克阿瑟被撤換為李奇微的時候。那時「編者的話」幾乎每天都是諷刺美軍的敗績,美國輿論界關於侵朝言論的矛盾可笑之類。幾個月下來這些小之又小的文章,居然也有不少的字數經過改改編編,拼拼湊湊,湊出了一本五、六萬字的書名《寸磔紙老虎》的小冊子。當然我不只寫了這些「編者的話」,還寫了一些專點的文章,如社論、闢欄、彩色版等等。不過不是每天必寫。社論有一篇《論黃色文仕》,後來當作普通文字收在什麼集子中。又一篇題目忘記了,那時有一個美蔣方面的記者,在新中國什麼新聞也訪不出,就到香港來大罵新中國是「鐵幕」,我是針對這件事而說的。

我從香港回北京參加文代會,參加開國典禮,至年底再到香港時,其間相去不過半年。這半年間,香港可起了極大的變化。別的不說,專就文化界而言,半年前我在香港時,文化界的革命勢力處於壓倒的優勢,那時候還沒有全國解放,國統區的進步文化人都集中在香港,等候全國解放後回國。在等候期間,他們就辦報辦刊物,或把國內的報刊移到或部分移到香港來出版。香港的文化就幾乎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發展到從來不曾有過的高度,而說話的自由也是國統區從來未有過的。全國一解放,所有的文化人,幾乎全部回國了。這倒沒有什麼。另一方面是舊中國的官僚地主軍人之流,其中也有所謂文化人、報人,在國內呆不住,都逃到香港來了。香港政府特地開闢了一個名叫弔頸嶺的地區來收容這批一無所能的逃亡分子。其中也有沒有進弔頸嶺的。他們跟著帝國主義特別是美帝國主義的新聞記者(外國人和中國人)的屁股後面,也辦報、辦刊物、辦小報、出版小冊子,製造各式各樣的謠言,污衊新中國。「中國亡了呵」,「中國是鐵幕呵」,「廣州的公安局長都是文盲呵」,「中國要拆除萬里長城呵」,「台灣定什麼時候進攻大陸呵」,「珠江三角洲大天二何時要起義反共呵」,謠言之多和離奇,真教人看了氣憤。其中無數的小報隨出隨沒,隨沒隨出,除了造謠污衊外,就是登載一些色情的東西。總之,是歌頌肉體,和動物性的胡說八道。我進文匯報後,除了上述的「編者的話」和幾篇社論而外,還在彩色版上發表過一些文章。這些文章,大概都收輯在一本叫做《海外奇談》的雜文集裡。這本集子也是在文匯報工作時,由香港求實書店出版的。後來又選進二十幾年前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紺弩文選》裡,順便說一下:由於有在香港工作的同志(並攜有現成材料)來談,才知道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也不知什麼原因,香港有一批什麼人,竟把我當作達到什麼目的的工具了。盜印我的書,把如上述的《紺弩文選》改為《聶紺弩雜文選》,還有解放前由文化供應社出版的散文集《沉吟》、抗戰初期由上海潮鋒出版社出版的《關於知識分子》(創作書店)。把別人作的意義不明的詩說成是我的,割裂我的詩,而加以任意的解釋。此外就是談我的幾乎六十年來的經歷、活動。據那些文章說「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口號是我提的,《野草》刊物是我主辦的,而最離奇的是說我已於一九五六年冬「被處死了」:「一代才人,就此了局」、「不勝惋惜之至」。這可得聲明一下:我現在還活著,從來沒有在任何地方被「處死」過。

我在文匯報工作的時間很短,沒有做過什麼值得一提的事。這裡所說,都是關於個人的,因為記得清楚一些。至於別的,比如參加由大公報、文匯報召開的新中國開國周年紀念會,以及關於召開這個會的鬥爭(那時在香港紀念開國周年,還要經過「鬥爭」),自然有意義得多,想有別人會提到,而且會說得很詳細,這裡就從略了。

聶紺弩
一九七八年六月廿三日於北京

刊於香港《文匯報》(1978.09.05)

http://sp.wenweipo.com/wwp60/4.php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訪問香公(香翰屏將軍)

香翰屏(1890-1978),字墨林。廣東合浦縣人。1936年10月28日任命國民革命軍中將。 1937年11月10日任第三戰區第九集團軍副總司令、代總司令。抗戰期間,香率部參加了淞滬會戰和徐州會戰。後回粵復任第四路軍副總司令,兼任廣東民眾抗日自衛團統率委員會主任委員。1939年1月-1945年1月任閩粵贛邊區總司令。1940年在職第四戰區兼任「挺進縱隊東江指揮所」主任。愛護士兵,紀律嚴明,得到同事士卒的愛戴.。 一 日本南支派遣軍的頭目們,在地圖上用紅色的鉛筆在博羅上打了一個圓圈,說:這是「匪區」;跟著又用藍色的鉛筆在惠陽的名字上,打了一個圓圈,說這是「良民區」。這兩個不同意義的稱呼,實際上都是一樣的侮辱,而後者尤甚。所謂「良民」無非說可以夠資格做順民而已。不過這侮辱,在過去有不少惠陽人似乎沒有意識到。他們覺得日本飛機轟炸惠陽比轟炸博羅在程度上確乎輕淺得多;因之有一個時期日本飛機在惠陽上空飛過,而一些無知的土民卻可以滿不在乎的站著仰頭看,彷彿那些飛機與他們是有親誼的,永遠不會丟炸彈的樣子。從這事實看來,過去的惠陽民氣是低落的。 不過現在是覺醒了!第一,日本的飛機到底是殺人的(最近就丟了不少次炸彈),第二,戰區的政工大隊、社教的工作團等都在這裡開展了工作。特別是第三點,游擊指揮所坐鎮在這裡,在民眾中建立了信心。而對於民眾工作的實施也非常積極。據說游擊指揮所主任香公(香瀚屏)為了這工作,就常出發到各個鄉鎮去,緊緊地抓住機會,出現在民眾之前,對他們講解時事,慰問,給他們以興奮。現在,」軍民合作站「是遍地設立起來了,曾經在一次大反攻中發揮了他們的最高效能!  「幾月前這裡的民氣是非常低落的,現在才好哩!」一個早上,我有機緣見到香公,問及民眾情形之後,他這樣的回答我:「如今,軍民合作站在很多鄉鎮中建立起來了,山西的民運怎樣好,可惜我們沒有機會看過,但我相信我這裡做的也不壞」!說得好像很興奮!  是的,一個軍政長官長官能夠注意到民眾工作的,無疑一定收到很好的效果。還有一個例子,那天同他談到食糧價格高漲,以及禁止牲畜出口問題。他說牛是絕對禁止出口的,因為這是對於農力的關係。而豬雞之類。第一,人們不一定要吃,第二,輸運出口,也是對外貿易之一,而且主要的還可以讓老百姓從此賺幾個錢。所以他還不打算禁,雖然這必然使...

許定銘文集内的劉火子資料

劉火子 26 十月, 2014 *香港微光出版社、*島上社、《紅豆》、《華僑日報》、《大眾日報》、《大光報》、《大同日報》、《島上》、《循環日報》、《今日詩歌》、《伴侶》、聶紺弩、劉火子、劉麗北 慕容羽軍 火子為紺弩寫序 聶紺弩﹙1903~1986﹚一九四O及五O年代在香港出過好幾本書,其中有一本雜文《寸磔紙老虎》(香港求實出版社,一九五一),厚一四四頁,收雜寫四十多篇。紺弩在〈題記〉中說,這些文章原是香港《文匯報》〈編者的話〉的部分,發表時不署名,到現在出單行本了,才認祖歸宗,署名出版。至於書名《寸磔紙老虎》,含義更深:「寸磔」有千刀萬剮的分屍之意,「紙老虎」指的是「美帝」;書內文章寫於「抗美援朝」年代,全是政治嘲諷之作,如今看來是過時了,無甚可觀,但最特別的,此書居然由詩人劉火子寫序。 詩人劉火子(1911~1990)寫詩五十年,編詩刊、編報紙,還當過戰地記者,寫過不少戰地通訊,有詩集《不死的榮譽》(香港微光出版社,一九四O)傳世。一九五O年,劉火子任香港《文匯報》總編輯,聶紺弩是新聞記者,他們每天晚上各佔書桌一角,各有各忙,有時埋首疾書,有時用毛筆醮紅墨水在白報紙上寫標題,有時用剪刀漿糊……。這樣的時間有八九個月,培養了兩人深厚的交情。 劉火子的這篇序文,不單分析了當時的政治形勢,還記述了兩人交往的經過,可作為研究者的第一手資料。序文寫於一九五一年三月,兩個月後劉火子即離港北上定居上海。 拓荒者的足印 ──讀《紋身的牆──劉火子詩歌賞評》 我雖非生於香港,但在本地生活超過一「甲子」,我在此成長、受教育、工作……,這個育我、活我的南方小島是我深愛的家鄉。除了熱愛香港,我更愛本土文學,此所以一見有關香港文學史的書出版,不問內容是否充實,售價是否高昂,我均亳不猶豫購入,且迅即一口氣讀完,像: 謝常青《香港新文學簡史》(廣州暨南大學,1990) 王劍叢《香港文學史》(南昌百花洲文藝,1995) 劉登翰《香港文學史》(香港作家出版社,1997) 潘亞暾《香港文學史》(厦門鷺江出版社,1997) 古遠清《香港當代文學批評史》(武漢湖北教育,1997) 施建偉《香港文學簡史》(上海同濟大學,1999) 袁良駿《香港小說史》(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 等沒一遺漏,可惜,每次讀後都很失望。這些書都有個共同點:全是內地的學者所寫。正因為全由沒親身經歷的學人執筆,單靠紙上記錄,很...

劉火子:紅香爐的百年祭——香港的悲劇(全文)

香港,有人給牠改上一個很雅緻的名字,叫做「紅香爐島」,因為那個矗立在島上的「扯旗山」,據說就正像是個「紅香爐」。一百年來,這個「紅香爐」在善於市政經營的英國人所日夕塗抹之下,正發射著它的光輝,不少世界有名的詩翁哲人,文學家都曾為牠的美景所吸引,寫下不少讚美的詩文。事實上,英國人也太會體貼每一個遊客的心情,他們安排了一道山頂纜車,把遊者帶到那個「香爐峰」之巔,然後又環著山頂建築了一條白色的棧道,讓每一個遊者沿著棧道俯臨島上的一切。那平坦得有如一泓湖水的碧色的大海,和海上慢慢地移動著的汽船與一點一點的白帆,那些結連著的密如蜂房的屋子,那些青翠的園林,搖曳著的棕櫚樹,都永遠的貼服在棧道之下。星期日,棧道上的遊人更多了,我們可以看見他們在那里憑欄遠眺,或者他們在帶著一家老少散步,或者他們在陽光下讀著心愛的書,這一條棧道的建築,充分表規著英國人會動腦筋,到過香港的人,正不知有多少曾流連於這一條棧道之上。 但是,這一條棧道從來卻被一種人所固執地反對,這就是勘輿師,他們持著「風水」的見地發表他們的理由,他們說,香港既然像是一個紅香爐,為什麼我們要在山頂建一條白色的棧道破壞了牠的吉利呢?那一條白的棧道就像一條素白的帶子,把一條素白的帶子縛在一個紅香爐的頸上,正是一種喪事的徵象啊! 這一個玄學上的理由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之前,略有科學頭腦的人沒有一個不說牠無稽的。然而,一件突如其來掀動世界的風暴,終於給那風水先生的無稽之談不幸而應驗了!香港,為了牠的災難,現在,牠的紅香爐的頸上不正是縛著一條素白的帶子麼? 香港,在四年餘的遠東烽火中,始終站在門外的小島,是的,現在也淪於苦難裡了,事前,沒有一個人曾預感到風暴的來臨,也不相信牠會來臨。香港人,最近正為一種窮奢極樂的慾潮所掩蓋著,溜冰場、電影院、跑馬場、食物店一切都達到了事業的頂點,特別最近從「岷尼拉」(按:馬尼拉)來了一個嘉年華會(CATNIVA)(按:CARNIVAL),日以繼夜的吸住了千萬仕女,他們瘋狂的耍樂著,坐著「巴黎風車」、「八爪魚」、「空中飛船」、「瘋狂電車」和「木馬」,而且在會場中也舉行了一次中國歷朝服裝表演。 會期本來打算三個星期就停止的,後來主辦者方面看見生意興隆,還打算展期到若干時期。但是,開始的三星期還沒有完,就給爆炸的聲音驚止了。 的的確確,事前沒有一個預感到大難的臨頭,雖然空氣一天緊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