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火子走了。從此一去不复返。幾十年相交。一旦噩耗傳來,心中無限悲痛。 我認識火子是在抗戰時期的桂林。當時他在《廣西日報》工作,一見如故。此後桂林、香港、上海一起共事,一起進牛棚、一起到「五七幹校」勞動,粉碎「四人幫」後心情舒暢,還一起到普陀山旅游。在長期交往中,我了解火子是個熱愛工作、熱愛生活、愛憎分明的人。對朋友忠誠、熱情、寬厚,對敵人嫉惡如仇,在公開場合,他雖然說話不多,但心中有數。他一生認真工作,富有創造性,是個難得的好同志。 早在一九四六年初,日本投降後召開的政治協商會議,取得了積极的成果。重慶各界發起舉行慶祝政協成功大會。誰知國民黨反動派為了打內戰,破坏政協取得的成果,組織了一批特務打手,揮舞棍棒,搗亂會場.打傷了大批群眾,中間包括著名的愛國人士李公朴、郭沫若、馬寅初等;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較場口事件」。事後國民黨中央社發表了是非顛倒的報道,激起了進步新聞界的憤怒。在《新華日報》石西民同志的領導下,火子代表《商務日報》進步記者聯名發表公開信,揭露「較場口事件」的真相,抗議中央社造謠,矛頭直指反動當局,當時引起了很大的震動、火子為了爭取公開信發表;不顧報紙老板的反對和威脅,堅定不移,一直到利用廣告形式見報為止。 火子在對敵鬥爭中愛憎分明,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他長期主持《文匯報》夜班工作,夜班在報紙工作中最艱苦。白天當黑夜,黑夜當白天,時間緊,隨時要決定稿件取舍。五十年代報社窮,夜班工作在下半夜結束後,不能用汽車送工作人員回家、火子就和同志們一起,常常步行幾小時才能回家休息。他從事夜班工作幾十年,是個長夜班,從來沒有怨言、每夜口含煙斗,指揮若定,直到因病不能做夜班為止。他在編輯工作中富有創造性。記得《文匯報》從北京遷回上海,為了在報紙版面上有所創新,他搜集了各國報紙包括資本主義國家報紙,日日夜夜研究編排規律,並善於結合實際,在版面上創新。一段時間里《文匯報》編排醒目、清晰,開創了中文橫排報紙八欄編排法,在橫排中,夾直題直排,引起了同業的注意,後來被全國報紙普遍採用。《文匯報》注意美化版面,成為報紙工作中重要特色,火子起了積極的作用。這一點誰都不能忘記。 粉碎「四人幫」後,火子調到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擔任中國百科年鑒主編、他一頭理在工作中,從組稿、改稿、定稿到編排設計,一直到使用照片,嘔心瀝血,創刊了新中國第一部綜合性中國百科年鑒、出版後受到國內外讀者的好評。 火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