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目錄 | ||
作品名稱 | 寫作年份及地點 | 發表於 |
最後列車 | 1934年8月,香港 | 1934年9月1日,今日詩歌 |
都市的午景 | 1934年11月,香港 | 1934年11月23日,南華日報 |
當春天重到人間 | 1934年11月,香港 | 1934年11月24日,南華日報 |
歸宿 | 1934年12月,香港 | 1934年12月9日,南華日報 |
熱情 | 1934年12月,香港 | 1934年12月10日,南華日報 |
夜 | 1934年12月,香港 | 1934年12月15日,南華日報 |
晨興 | 1935年1月,香港 | 1935年2月9日,南華日報 |
新歲 | 1935年2月,香港 | 1935年2月15日,南華日報 |
*熱情祖國 | 1937年9月,香港 | 1938年,烽火旬刊第十四期 |
*中國萬歲 | 1938年夏,香港 | 1938年10月26日,星島日報 |
*中國的黎明 | 1938年7月,香港 | |
*筆 | 1938年夏,香港 | 1938年,烽火旬刊第十八期 |
*棕色的兄弟 | 1938年8月,香港 | |
*晚禱 | 1939年3月,韶關 | 1939年7月26日,大公報 |
*烽火抒情 | 1939年4月,韶關 | 1939年8月24日,星島日報 |
*公路 | 1939年6月,桂林 | 1939年7月2日,星島日報 |
他賣梅毒膏藥 | 1939年7月,香港 | 1939年7月26日,星島日報 |
*別 | 1939年6月,桂林 | 1939年8月20日,星島日報 |
*寄 | 1939年6月,粵漢路上 | 1939年9月13日,大公報 |
*海——贈艾青兄 | 1939年7月,香港 | |
弟弟去了 | 1939年10月23日,大公報 | |
*海燈 | 1939年8月,香港 | |
*先知者 | 1939年11月,香港 | |
*丐(原名掃帚) | 1939年,香港 | 1941年4月2日,星島日報 |
*井 | 1940年2月,桂林 | |
*不死的榮譽 | 1940年除夕,桂林 | 1940年11月30日,大公報 |
*喬木 | 1940年3月,桂林 | 1940年7月1日,大公報 |
*榮歸他們 | 1940年3月,桂林 | |
*紋身的牆 | 1940年4月,桂林 | 1940年7月31日,大公報 |
*符號的國家 | 1940年5月,曲江 | 1940年10月1日,文藝青年第二期 |
*獨輪車 | 1940年5月,衡陽 | 1940年7月14日,星島日報 |
*無名英雄之墓 | 1940年6月,龍仙 | 1940年7月31日,星島日報 |
*雲起 | 1940年6月,河源 | 1940年7月10日,大公報 |
馬 | 1941年4月,香港 | 1941年5月31日,大公報 |
陰鬱的書簡(六篇) | 1941年,香港 | 1941年,時代文學第三、五、六期 |
火的拱衛者 | 1942年8月,桂林 | |
望 | 1941年1月2日,立報 | |
儉油車 | 1943年,桂林 | 1943年,詩創作十六期 |
信息 | 1944年2月,桂林 | |
問 | 1944年3月,桂林 | |
鑰匙 | 1944年4月,桂林 | |
橋 | 1945年4月,重慶 | |
戰爭、和平及其他 | 1945年9月,重慶 | 1946年,上海大公報 |
一個惡徒的伏法 | 1945年,重慶 | |
零時 | 1945年12月,重慶 | 1945年,重慶中國詩壇 |
水影 | 1945年12月,重慶 | |
大街 | 1946年5月,上海 | 1946年,上海清明雜誌 |
對話兩則 | 1946年6月,上海 | |
一個「英雄」的墓誌銘 | 1946年8月,上海 | |
風暴 | 1948年7月,香港 | 1948年8月8日,華僑日報 |
交語——念陳子濤 | 1949年7月,香港 | |
紅旗頌(三首) | 1950年9月,香港 | |
幸福的贊歌 | 1954年9月,上海 | |
金色的名字(又名禮贊) | 1954年9月,上海 | |
我們的最後通牒 | 1955年2月,上海 | |
迎新歲(又名勝利的年) | 1955年12月,上海 | |
雷鋒你懂得 | 1963年,上海 | |
早安 | 1978年2月,上海 | |
一切都過去了 | 1977年,上海 | |
新時代的英烈 | 1979年6月,上海 | |
八月的申江 | 1979年9月,上海 | |
二十一世紀暢想 | 1979年6月,上海 | |
衝浪 | 1984年4月,上海 | |
奮起者之歌(又名誰笑得最後最好) | 1984年8月,哈爾濱 | 1984年,香港文匯報 |
香翰屏(1890-1978),字墨林。廣東合浦縣人。1936年10月28日任命國民革命軍中將。 1937年11月10日任第三戰區第九集團軍副總司令、代總司令。抗戰期間,香率部參加了淞滬會戰和徐州會戰。後回粵復任第四路軍副總司令,兼任廣東民眾抗日自衛團統率委員會主任委員。1939年1月-1945年1月任閩粵贛邊區總司令。1940年在職第四戰區兼任「挺進縱隊東江指揮所」主任。愛護士兵,紀律嚴明,得到同事士卒的愛戴.。 一 日本南支派遣軍的頭目們,在地圖上用紅色的鉛筆在博羅上打了一個圓圈,說:這是「匪區」;跟著又用藍色的鉛筆在惠陽的名字上,打了一個圓圈,說這是「良民區」。這兩個不同意義的稱呼,實際上都是一樣的侮辱,而後者尤甚。所謂「良民」無非說可以夠資格做順民而已。不過這侮辱,在過去有不少惠陽人似乎沒有意識到。他們覺得日本飛機轟炸惠陽比轟炸博羅在程度上確乎輕淺得多;因之有一個時期日本飛機在惠陽上空飛過,而一些無知的土民卻可以滿不在乎的站著仰頭看,彷彿那些飛機與他們是有親誼的,永遠不會丟炸彈的樣子。從這事實看來,過去的惠陽民氣是低落的。 不過現在是覺醒了!第一,日本的飛機到底是殺人的(最近就丟了不少次炸彈),第二,戰區的政工大隊、社教的工作團等都在這裡開展了工作。特別是第三點,游擊指揮所坐鎮在這裡,在民眾中建立了信心。而對於民眾工作的實施也非常積極。據說游擊指揮所主任香公(香瀚屏)為了這工作,就常出發到各個鄉鎮去,緊緊地抓住機會,出現在民眾之前,對他們講解時事,慰問,給他們以興奮。現在,」軍民合作站「是遍地設立起來了,曾經在一次大反攻中發揮了他們的最高效能! 「幾月前這裡的民氣是非常低落的,現在才好哩!」一個早上,我有機緣見到香公,問及民眾情形之後,他這樣的回答我:「如今,軍民合作站在很多鄉鎮中建立起來了,山西的民運怎樣好,可惜我們沒有機會看過,但我相信我這裡做的也不壞」!說得好像很興奮! 是的,一個軍政長官長官能夠注意到民眾工作的,無疑一定收到很好的效果。還有一個例子,那天同他談到食糧價格高漲,以及禁止牲畜出口問題。他說牛是絕對禁止出口的,因為這是對於農力的關係。而豬雞之類。第一,人們不一定要吃,第二,輸運出口,也是對外貿易之一,而且主要的還可以讓老百姓從此賺幾個錢。所以他還不打算禁,雖然這必然使...
留言
張貼留言